全国人大代表章晓联谈智能养老:构建“居家老人紧急救治地图”,让老人能够通过智能设备求助求救
作者:
发布时间:
2024-03-06
浏览次数:

        3月5日,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于北京正式开幕。全国人大代表、致公党湖北省委副主委、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主任章晓联表示,她将继续关注医疗卫生领域。

        因家中有八十多岁的独居老人,她非常关注养老问题。此前,她曾提出医养结合的建议,满足老人的养老、医疗需求,提高养老水平,减轻子女的精神压力、经济负担。

        今年,她考虑到老年人普遍更倾向于居家养老的意愿,提出了关于促进智慧赋能家居适老化改造,提升老年人应急救助水平的建议,希望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水平。

        【1】从医养结合到智能养老,让晚年生活更有尊严

        “现在老年人越来越多,子女要忙于工作,无暇照顾,老人需要智能养老,提升生活水平。”章晓联说,她家里有八九十岁的独居老人,很能理解同龄人“上有老下有小”的压力,“老人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就很不方便,完全靠子女肯定不够,需要国家和社会资本的关注。”

       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3年末,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9697万人,占全国人口的21.1%,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,占全国人口的15.4%。这意味着我国已全面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。

        在2019年,章晓联作为全国人大代表,在两会期间提出注重发展医养融合的养老新模式的建议。她提出,医养融合让养老服务不再单一,能同时满足养老机构内老人的养老与医疗需求,减轻老人家属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。

        五年过去了,她欣喜地看到,国家在这方面更加重视,社会上医养结合的机构越来越多。“相比于之前的康养结合、医养结合的状况好多了。”

        但她同时意识到,很多老年人不愿意住进养老院,更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,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度过晚年生活。

        在此基础上,她提出希望完善智能养老,让老年人生活得更有尊严和自由。

        【2】困境:智能养老设备,老人不会或不愿意用

        所谓智能养老,指的是让老年人能够通过手机或者智能设备,“在遇到紧急情况时,能够方便老人向社区或服务圈求助,让他们第一时间得到抢救。”章晓联解释。

        她认为,目前很多智能养老产品在设计上过于注重技术革新,忽视了老年人群身体机能、认知水平等因素及人文关怀的现实问题,导致功能实用性不足、操作性和交互性差的问题。

        加上政府补贴较少,产品价位偏高、操作相对复杂、后续响应服务跟不上等因素,老人们对使用智能健康设备的总体意愿不高。虽然市场上有智能养老设备,但老年人不会,或是不愿意用。

        即使购置了智能养老设备,但在社会层面,还存在资源整合有缺陷,统筹不到位的问题。“老人紧急呼救后,由谁来做第一响应、响应后如何和医疗机构对接、是否可以进入医保范围、多人同时呼叫时如何应对……这些具体制度规范尚未真正建立,责任主体还不明晰,路径仍然模糊,应急预案准备不足。”她说。

        此外,老旧小区社区服务设施设置分散,缺乏整体性规划,卫生服务站分布也不均衡。建设的滞后、技术更新的缓慢、专业医护人员的短缺,限制了呼救应急服务的接纳能力。

        即使专业养老机构拥有配备齐全的智慧化设备,且拥有足够的专业人才,但没能打通资源共享,未能在紧急救助过程中起到实质性效果,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。

        “虽然有些地方有智能养老设备,但还比较单一,也比较薄弱,还有很多地方智慧化不够齐全,不够普及。”她说,“智能养老对科技水平的要求比较高,需要各部门联动统筹,所需资金成本也比较大,需要各种社会力量一起带动。”

        【3】建议:构建“居家老人紧急救治地图”,形成“20分钟服务响应圈”

        “我们家里也有八九十岁的独居老人,生活很不方便,完全靠子女肯定不够。”章晓联说,“不只是我们自己,周围也有很多这种情况,像我们这个年龄段的,家里老人都是八九十岁了,需要国家和社会资本的关注。”

        针对这些现实问题,她建议,一方面,厘清部门责任。梳理紧急呼救设备设计和加装、呼救后第一时间响应的主体、居家紧急救治方案制定、送医渠道、送医后医保报销实施、救治后的回访监测等各环节的主体责任,建立贯通机制。

        另一方面,资源融合发展。支持符合条件的公立及社会机构承担应急救治服务任务。积极探索企业运营模式,鼓励形成社会机构融资筹钱的机制,加强协调能力,建立“政府补贴+社会资本引入+家庭支付”商业运行体系。

        针对智能监测呼救设备存在实用性不强、操作不便等问题,章晓联主张,加快设备产品适老化改造,打破银色鸿沟。利用智能终端设备实现与人、环境的互联互通,对紧急医疗事件实行风险管控,实现快速呼救、自动报警、健康监测等一系列功能,达到精准、高效、快捷的院前急救目标。

        章晓联说,实现智能养老,还需要加强智慧健康养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。通过智慧养老信息归集,实现养老信息互联互通,达成老人需求与服务供给方面的信息对称。

        一是导入老年人口信息,方便政府、社区、卫生服务站及相应社会机构迅速获取老人的健康情况、既往病史、用药禁忌、紧急呼救历史等信息,以便在应急响应中第一时间制定科学救治方案。

        二是导入区域内的卫生服务站、各类公立、私立医疗、养老机构信息,构建“居家老人紧急救治地图”,形成“20分钟服务响应圈”。通过规模效应打破基层服务能力不足缺陷,降低社区智慧养老服务综合成本,完善居家、社区、医疗、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。 

        转载于:https://new.qq.com/


相关推荐

为独居老人排忧解难,巡鹰安防荣现央视新闻
       2023年12月9日,央视新闻直播间播出了“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北京 高龄独居...
以智慧养老驱动长寿经济
  在2024年世界大健康博览会期间举办的第六届长寿时代高峰论坛上,政产学研各方代表聚焦“...
“安防+大模型” 360智慧生活发力人工智能,用“智见”守护用户安全
        摄像头、可视门铃、行车记录仪等安防产品已被人们熟知,这些产品虽然技术成熟,...
人工智能改变全球医疗保健|观点
        人工智能(AI)正在重新定义全球医疗保健格局。从电子病历、图片存档和通信系...